人都电麻了!到底谁能管一管静电啊?亲测最实用的一招是→

时间:2025-04-05 07:53:55 转载源:每日更新网 作者:浮光 点击:6396次

有约君说有一种猝不及防的痛,叫做秋冬时节的静电。大多数时候它“美美隐身”,偶尔也会来一场“电光秀”:(动图来自网友)有时它还自带出场音效,比如:脱毛衣时的“滋啦滋啦”,摸金属门把手时“啪”的一声,以及人们被电时发出“啊!”的惊叫为什么一到秋冬就起静电?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容易被“电”?“带电体质”真的存在吗?洗衣加柔顺剂、除静电喷雾、摸墙“放电”、口袋里放电池……坊间各种招数,到底哪种能治静电?最实用的防静电招数,有约君为你盘点总结好了,一文掌握!为什么静电会“打”人?中学物理课堂曾告诉我们“静电从何而来”,我们来快速温习一下——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、不流动的电荷。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表面就形成了静电,而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。其中,产生静电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摩擦。当带静电物体接触别的物体时,会发生电荷转移,就会产生我们日常见到的火花放电现象。那么,为什么静电会让我们产生被“电得噼里啪啦”的感觉?以“摸门把手被电”为例——当有静电的手靠近金属门把手时,金属内许多电子会被指尖的电荷吸引,逐渐靠近,在手指和门把手之间建立起电场。指尖和门把手靠得越近,电场就越强,直至形成一股强大的瞬间电流,产生火花和响声,电流作用于手指神经末梢,便带来了刺痛感。(图/视觉中国 文图无关)秋冬易起静电皆因干燥我们之所以在秋冬更容易感觉到静电,主要是因为干燥。静电的产生和湿度有很大关系。春夏湿度相对较高,空气中的微小水分子有导电性,可以转移一部分电荷,减少静电积累。秋冬由于空气湿度低,皮肤也干燥,再加上人们常与化学纤维质地的内衣、地毯、坐垫等接触摩擦,就会导致身体积累静电。一旦遇到导电物质或有一定湿度的非导电材料,就会集中放电。一般情况下:一天中最小相对湿度≤30%时,极易产生静电;最小相对湿度30%~50%时,容易产生静电;最小相对湿度50%~65%时,可能产生静电;最小相对湿度>65%时,产生静电的可能性非常小,甚至接近于零。静电电压可达数千伏但一般不会伤害人体先说一个冷知识——静电电压可高达数千伏!当静电电压达到2000伏时,手指就有发麻的感觉了;超过3000伏时就有火花出现,手指有针刺似的痛感;超过7000伏时,人就有被电击感。虽然静电的电压看起来高,由于摩擦起电的时间极短,其实际产生的电流量很小,因此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(只要不是长期频繁接触大量静电)。为什么偏偏我容易被“电”?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苦恼——“都在一个环境下生活,我摸什么东西都容易被‘电’,家人则不会,这是为何?”“其他人之间互相接触都没问题,但一碰到我的皮肤就会被‘电’一下,难不成我有‘带电体质’?”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特殊体质,大概率是你的皮肤太干燥了。皮肤越干燥,人体体表电阻越高,静电电荷容易累计增加,一旦接触到其他人或物而瞬间释放,就有种被电“打”到的感觉。相反,越水嫩的皮肤,静电更容易通过身体被导入地下,不容易积累静电。另外也有学者提出,身体缺氧的人比如运动或身体劳累的人,在大口呼吸时会产生一些正电荷,而经常性的缺氧会导致电荷累积过多,从而出现静电。防范“被电”到底哪些招数靠谱?说了这么多,到底怎么做才能不被“电”?结合前面提到的静电成因,招数可分为两派:一是避免积累过多的静电二是及时转移积累的静电为此,网友给出了诸多解决办法,我们来逐一分析其可行性。首先是源头上“避免积累过多静电”的办法——方法一:增加空气湿度推荐指数:★★☆通常来说,室内维持40%~50%的相对湿度,既让人体感觉更舒适,也能降低家中发生静电冲击的可能性,只需加湿器搭配湿度计,或在家中放置盛水的水盆,便可达到要求。局限:仍然有一定“被电”的概率,且只能在特定的室内环境使用,不便携。方法二:做好身体保湿推荐指数:★★★每天及时涂抹身体乳来加强保湿,尤其把握好洗澡后的3分钟,此时及时涂抹保湿产品,效果更持久。其中,最容易“被电”的手部,日常可适当多涂护手霜。针对头发容易产生静电的问题,建议使用滋润型洗发产品,保持头发清洁;适当涂抹护发素、精油,避免用含酒精产品;选择不易产生静电材质的梳子(如木梳或角梳)等,少用塑料或金属材质梳子等,都能帮助缓解。局限:身体乳等带来的水分子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,需要及时补充。方法三:选择不易起静电材质的面料推荐指数:★★☆衣服的面料与静电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。一般来说,聚酯纤维、羊毛等面料在摩擦后特别容易产生静电;棉、麻、丝等材质相对不易产生静电。家中地毯、毛毯、沙发布等面料的选择也同理。局限:冬天高频出现的羊毛衫、羽绒服、摇粒绒外套等,大多为易产生静电材质,很难完全避免。有个小办法:可以在容易起静电的衣物之间,增加一层棉质衣物,静电会大大减少。方法四:洗衣使用柔顺剂推荐指数:★★★清洗容易摩擦起静电面料的衣物时,用织物柔顺剂浸泡衣物并干燥后,能减少纤维物质之间的摩擦,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防静电。局限:有些衣物不支持水洗;对于部分很久才清洗一次的衣物,效果维持时间有限。方法五:除静电喷雾推荐指数:★★☆电商平台上颇受欢迎的除静电喷雾,称“适用于各种面料的衣物,能瞬间去除衣服静电”。为此,有多位科普博主对相关产品进行评测,发现部分产品确实能起到一定抑制静电的效果,有的产品除静电效果还可维持到次日。局限:不同产品的除静电效果参差不齐,有的产品要求大面积喷洒,算起来性价比不高;还有的产品成膜效果不佳,不但稍微摩擦就没了,而且衣服湿哒哒的,穿着体验感也不好。方法六:防静电手环推荐指数:不太推荐一些除静电手环宣传的“通过含有负离子能量元素的硅胶,调节人体电流正负比例,从而消除静电”,这种说法有广告噱头嫌疑。有物理老师指出,静电是两种不同物质摩擦导致的核外电子转移,与人体内的电子并没有关系。接下来是“及时转移所积累静电”的办法——方法七:通过摸墙或摸地来“放电”推荐指数:★★★☆别看这个动作有点幽默,但真的有用啊!摸墙是释放静电的一种不错的途径,一方面墙的导电性弱,并与大地连接,电击感更弱。另一方面,手掌面积较大,放电过程会比较平稳,能够避免手指尖端放电的刺激感。局限:如果电量实在太大,摸一次墙只能转移一小部分电荷;另外,如果墙上贴了墙纸或刷了乳胶漆,墙体的导电性也会大大降低。有个小方法:摸墙后,改用手背或指关节来触摸金属等物体。方法八:钥匙代替手指“放电”推荐指数:★★★★贴身携带的钥匙,并不会和我们身体产生放电现象。在准备碰金属物体时,用手指肚捏住钥匙的金属部位,再用钥匙尖端触碰物体,我们和钥匙始终在同一电位上,相当于让钥匙代替指尖去承受放电过程,就能实现“无痛放电”。局限:家里是密码锁,没钥匙?其他可随身携带的金属小物件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。实在没有,摸墙也是一招。方法九:口袋里放一节干电池推荐指数:不太靠谱网上热度颇高的“口袋放电池法”,专家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。因为干电池虽然有正负两极,但正电荷和负电荷势均力敌,人体和干电池构成的整体依旧电荷失衡,解决不了问题。看到这里或许有人问:就没有100%有效的防静电方法吗?有是有,但并不是很推荐……毕竟,给自己接一条地线这件事,除非是专业工作需要,一般人确实没必要这么做。结合自己的日常起居习惯,选几种除静电方法,搭配着用就挺好!祝你今秋(冬)远离静电烦恼~综合自数字北京科学中心、中科院物理所、广东卫生信息、丁香生活研究、科普中国图/视觉中国、网络资料编辑/李津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